弱电运维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 >

☞智慧城市产业链布局分析与发展建议

时间:2014-06-22 16: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近年来,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拉开帷幕,蕴藏着巨大商机。智慧城市目前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众
 
近年来,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城市信息化升级正拉开帷幕,蕴藏着巨大商机。智慧城市目前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众多领域,未来将继续拓展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形成有助于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通过打造智慧产业链与生态圈,可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一、 智慧产业链布局 
智慧城市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它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或孤环形式的产业链串联了起来,并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智慧城市产业链中存在大量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与之配套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包括了硬件设备制造、网络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方面,涵盖的范围较广,是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产业淘汰更新,需要政府政策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研发等有机结合。
 
1.硬件设备与芯片制造  硬件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各种感知硬件设备、网络传输硬件设备和显示硬件设备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骨骼,没有硬件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我国硬件设备制造业还不能满足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硬件设备制造企业与国外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速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大部分硬件设备制造企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后备能力不足。尤其是我国的芯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中也处于薄弱环节。
 
2.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全国大部分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都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参与。在首轮智慧城市建设中,网络通信产业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凭借着其雄厚的实力,先期投入巨资到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产业规模日益膨胀,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就占领了主导权,但是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处于投资阶段,还没有收益。
 
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软件无处不在,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技术手段。计算环境向移动、泛在和智能化发展,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软件将与硬件的结合更加紧密。然而,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制约我国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技术创新”和“深度融合”也必将成为推动软件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整合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不断调整,产业转移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相关企业应提高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开发应用能力,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保障体系,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性。
 
4.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建设给系统集成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必定要充分利用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与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进行结合,推动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涉及到大量的系统集成。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系统集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率先布局,神州数码从市民卡切入;航天长峰以科技安保切入;而太极则是打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以规划设计咨询、电子政务为切入点。这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在资金实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5.运营服务   运营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和成熟阶段收益最大的产业。上面提到的系统集成商很多都把眼光投向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服务上。电信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运营服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转变运营和服务模式,但是速度还不够快、步伐迈得不够坚决。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将从行业纵向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催生运营服务提供商巨头,预计未来很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是成长空间中最重要环节。
 
二、智慧城市产业链存在问题 
智慧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链,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初级阶段,智慧产业链只是一个雏形,还未成熟。智慧城市产业链是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链网,由相关产业链构成,目前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 发展不均衡。目前,智慧产业链的发展总体上比较缓慢,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规模不够大,上下游产业基本没有衔接或衔接不够紧密。部分环节的产业企业由于基础较好,转型较快,能够承担起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而另外一部分环节的产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发展却严重滞后。如我国智慧产业链中的应用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环节企业数量较多,而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环节相对薄弱,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落后,集成商多选择的是国外软件、芯片等产品。
 
2. 标准缺失。标准的缺失不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集成和信息互联互通,各地各部门各自开发和运行信息化系统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技术、行业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均需要标准化,否则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没有统筹的规划与安排,部分产业供应环节供应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于需求。
 
3.龙头企业匮乏。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中,还没有形成主导者。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多个环节的相互协调与紧密合作,需要主导者来起龙头带动作用,从整体上引导智慧产业链健康、有序地发展。
 
4.规模效应未形成。智慧城市产业链还未形成,现在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将逐步调整与完善。预计未来智慧城市产业链形成以后,将发挥巨大的规模效应,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带来高额的附加值,并能促使社会闲散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三、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现在各地开展的智慧城市项目大多停留在概念打造阶段,许多项目缺乏合理统筹,难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政府应加强引导,理性推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则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政策和规划。智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不尽相同,错综复杂,统一的规划有利于合理布局。此外,在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制订实施过程中,政府也要加以引导。
 
2. 培育本土企业发展与壮大。我国智慧产业链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各环节的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大型的龙头骨干企业来托起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根据我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发展情况和特点,需要国家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的培育,以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朝着自主可控方向发展,确保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创新力,并可以对智慧城市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保障作用。
 
3.企业应加强整合与创新。一方面,智慧产业链的形成要进行大量的产业整合,尤其对传统领域的相关产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新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应强化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智慧城市领域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然而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现有核心龙头企业需加大研发领域的投入,重视产品创新,研发能够适用新技术的新产品。通过整合与创新,关注新技术,寻求重点研发领域的突破,提高相关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竞争中的优势。
 
4.建立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建立产、学、研、用、商的合作机制,进而打破行业界限,形成以智慧城市应用为主的产业环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商合作,是打造智慧产业链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链的主要模式。要将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人才培养、应用推广和市场拓展等环节紧密结合,加强上下游产业的配套与衔接,保证产业链的完整和畅通。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